首页 > 经典句子 > 精选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什么93句文案

精选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什么93句文案

提问时间:2023-11-08 11:50:38来源:未知

黑格尔辩证法内容

1、黑格尔辩证法内容有哪些

(1)、从五四以来,我们引进了中国从来没有的两个东西:德先生,赛先生,科学和民主,但是很少有人把科学和民主后面的东西挖掘出来加以研究。什么是科学?科学不是技术,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规范性,要重视语言、逻辑、认识论。如果没有科学精神,把科学引进来也没用,那就成了技术。我们今天就是这样的。

(2)、在近代,康德还提出一种先验逻辑与所谓通常逻辑对立。本书所谓客观逻辑,有一部分就相当于他的先验逻辑。

(3)、所以西方的历史体现了一个自由的不断的上升的过程。如果老是回到三皇五帝的理想,现在总是想办法回到过去,那样的历史尽管延续也不能叫做历史。所以黑格尔的理性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其中每一阶段都有它的“逻各斯”,下一阶段就是对这种规范的突破而建立起更高一层的新的规范。

(4)、而这三个规律内部也是一个正反合的逻辑关系,量变质变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规律,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规律,而这三大规律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5)、第以上两条的关系也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而是相互蕴含的关系。我为什么会把自己分裂成为认识者的我与认识对象的我呢?就是因为有异于我的外物存在(包括异于我的你和他存在着);但是,我之所以能知道有异于我的物和人存在,又在于我把自己设置成了对象。这两个方面,既无法分出它们在时间上的先后,甚至也无法分出逻辑上的先后,它们是相反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所以,黑格尔说,这种思维方式是没有现成起点与最后终点的无限的思维方式。

(6)、所以,儒家的“仁”是二人关系,这跟王安石讲的“耦”有相似之处,都是把运动归结为二者的关系,二人互动。其实人都是安静的,那就近似于“仁”,“仁人”是安静的,不要去做什么事情,即使去做什么事情,也是因为二人的关系。儒家当然讲人要有事业,“治国平天下”,但这个事业不是由人的自由意志决定的,而是由“仁”所决定的,由“仁”规定的一套既定的道德立法规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常把这个理解成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实它的真正的意思是,你应该像天行的那样自强不息。

(7)、上述的那种片面性在涉及对黑格尔辩证法整体性质的理解时就会显现出来。一段时期,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及当代辩证法理论的关系话题重新被人们提起,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这种讨论中,每每涉及黑格尔辩证法的基本性质:黑格尔辩证法究竟是神学的还是人学的?是建构的还是瓦解的?否定性和肯定性在黑格尔辩证法中各占什么地位,它们是什么关系?黑格尔同一性究竟是什么样的?马克思对黑格尔作了哪种“颠倒”?等等。这些涉及黑格尔辩证法的总体性质的问题,不对黑格尔一般形式的辩证法即形而上学与逻辑合一的辩证法进行深入思考,是很难得到较为合理的答案的。

(8)、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这本书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9)、黑格尔的辩证法把自由的超越性和规范的必然性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把自由和必然性合在一起,它是以往西方哲学发展的集大成。整个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以来,就有强调人的自由这一方面也有强调人的规范的另一方面,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以来也是,有些人强调自由的突破性的力量,有些人强调规范的力量,那么黑格尔把两者辩证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了辩证理性。

(10)、古希腊崇拜语言,这从赫拉克利特那里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就是说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来“逻各斯”是万物的规律,是事物的命运。万事万物都要遵循“逻各斯”。

(11)、于是,自我意识从诞生那天起,就被卡在了“我”和“世界”之间进退不得,无限摇摆,从某种程度上说,欲望就是自我意识的不满足状态,这其实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无法满足的欲望,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解决这种痛苦的最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把外物变成自我的一部分,来消除它的外在性,使我们暂时停歇内心的挣扎,为“自我”找到一个落脚点。这正是物质欲望的本质。

(12)、我选取的是王庆丰老师的讲座“辩证法的观念”。

(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4)、大家都熟悉休谟关于他的怀疑论说过一段名言:如果我们的知识全部都来源于经验,那末再要问在经验以外还有没有某种不依赖于经验的东西存在?那只能请教于经验。但经验在这里沉默了,而且也不得不沉默。为什么不得不沉默呢?因为只要我们回答了,不管我们回答有还是没有,都有悖于经验主义的大前提,即与“我们的知识全部都来源于经验”一说发生矛盾。所以,要坚持经验主义便只能保持沉默,既不说有也不说没有。不过,不回答便留下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即经验到底是主观自生的还是有客观源泉的呢?

(15)、另外,民主的根基是什么呢?我们平常讲民主不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吗?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吗?少数服从多数只是操作上的权宜之计。真正的民主的根基是自由精神。科学精神底下是理性,民主底下是自由精神,它是为了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我们理解的民主是什么呢?就像毛泽东讲的,我们不给少数人自由,只给多数人自由。这叫民主啊?(笑)每个人都有自由,自由是天赋人权嘛,没有自由,是不会理解什么叫民主的。

(16)、自我不是我以为的我,也不是你以为的我,自我是我以为你以为的我。而哲学家大卫·休谟也说,自我只是一束知觉,是在感知中塑造出来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自我存在。

(17)、是反思的因素。就是反过来追溯其原因,返回它的根据,追溯它的来龙去脉,反思的思想在黑格尔那里很关键。怎么反思呢?通过一种逻辑与语言的连贯性,语言记载我们思想。这是辩证法很重要的思想。

(18)、辩证法究竟是单纯的形式、方法还是有其固有内容?这个问题现在还有争论。持辩证法为单纯的形式、方法者,其潜在理由是辩证法没有其特定的合法领地和内容,因而可以运用于一切内容,像形式化的逻辑一样。我们可以把这种辩证法称之为“形式化的辩证法”。辩证法发展的早期有这种形式的辩证法,比如古希腊智者派的某些人就运用过这种辩证法。但是到了康德,发现了辩证法的合法内容是理性的对象——理念。他就开始区分这两种辩证法。他在论述其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区别时认为,形式逻辑有分析论和辩证论,他自己的先验逻辑也有分析论和辩证论,前一个辩证论所指的就是那种纯形式的辩证法,他自己的辩证论是对理性辩证本性的揭示,因而是有内容的,不是纯形式的。黑格尔曾经褒扬康德这一点,认为康德认为辩证法表现的固有内容是理性本性。他也把自己的辩证法的固有内容归为理性的理念。辩证法表现的就是理念的运动。这样,怎么理解这个理念,就成了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19)、黑格尔的逻辑学不是形式逻辑,它就是认识论、本体论。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在他那是一致的。黑格尔认为形式逻辑是逻辑的枯骨,他的任务就是要使逻辑的枯骨燃烧起来,把它的内涵挖掘出来,让它变成一种有生命的东西。

(20)、这体现在对语言、逻辑的重视。而不象我们中国不重视语言,仅诉之当下体验。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都很重视语言。辩证法的词源“dialectic”在古希腊本意是交谈辩论的意思,通过语言交谈发现矛盾。

2、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什么

(1)、然而,我们仍然面对如下思想史问题:黑格尔是否真的如波普所言,直接肇端“现代极权主义”呢?黑格尔的理论大厦里是否真的完全不具备抵抗性-批判性的向度?黑格尔的辩证法之核心环节,就是持续不断的否定(negation)——一轮又一轮对既有命题(既定秩序)的激进拒斥。正是辩证法的这一核心环节使得如下状况成为可能:黑格尔可以并不通向现代极权主义,而是能够被激进化。

(2)、黑格尔认为,康德之所以会陷入此困境,就是因为他没有彻底抛弃以往认识论的先验主义前提,即认识者与认识对象的先验对立。按照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要彻底克服这种先验的对立,第一就要抛弃物自体(自在之物),外界存在着什么固然要经过认识才知道(康德认识到了这点),外界有没有东西存在,也要经过认识才知道,不能是先于认识的设定。同时,能思的自我,也不可能如康德所说的,仅仅是一种没有任何内容的纯形式。因为不“思”的“思”仍然是一种“思”,即还没有思外物,而仅仅思了它本身。犹如失眠的人,告诫自己什么也别想。但真的没有想吗?不,想了,想了“什么也别想”。所以,纯思不是纯形式,仍然是有内容的,此内容即是它自身。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在这里形式即内容。

(3)、“后者是康德的哲学兴趣专注的方面。他的主要思想,是向作为主观自我的自我意识索取范畴。由于这种规定,他的观点仍然停留在意识和它的对立之内,除了感觉和直观的经验的东西而外,还剩下某种不由进行思维的自我意识来建立并规定的东西,即一个自在之物,一个对思维来说是陌生的、外在的东西。”

(4)、在法学里面有非常多的哲学道理,特别是马克思和黑格尔提倡的这种辩证法的精神,如果我们理解的话,我们的思想有非常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5)、波普(KarlPopper)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里,将黑格尔视作为柏拉图的“直接追随者”,“代表了柏拉图与现代极权主义之间的‘缺环’”,并将“黑格尔的成功”称作为“不诚实时代与不负责任时代之肇始”。这个作于二战结束后的政治哲学评论,具有深远的影响。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讨这个问题:黑格尔是否就纯然代表了柏拉图与现代极权主义之间的那个“缺环”?我在本文中旨在阐述的论点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实际上具有两种政治哲学面向;而跟波普同时代的科耶夫(AlexandreKojève),恰恰是标识了这个“辩证法之疑”(thedialecticmystery)的关键人物。

(6)、前面说到,个体性是特殊中内包着普遍,限于当时的理解,黑格尔认为只有精神才有这种内包性,所以强调个体性就等于强调了实体是精神。精神就有某种自觉性,按照莱布尼兹的想法,任何单子实体都有知觉,不同的单子尽管都是潜在的大全,都是自我决定者,但由于它们自觉性(知觉)的等级有高低,所以单子就分出了层次。一块石头,尽管也是潜在的大全、自我决定者,但是它仅有微知觉,对自己是大全没有意识;人有统觉(统一性功能),所以能觉知到自己的大全本性;神就更高了,达到了完全的自觉。个体一旦意识到自己是自我决定者,就成为一个自由的实体,因为所谓的自由就是自觉的自我决定。这样自由成为实体的真理。这样,理念之为个体性便形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系列,最终达到对大全、自我决定者的整全意识,从而成就自己是真理。黑格尔在此基础上继承了费希特关于自我作为精神活动的原则(这原则后来促成了黑格尔关于理念自身发展的机制)。它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自我是活动的,没有活动就没有自我。一块石头,它不活动还是那块石头,但自我不活动就没有自我,所以笛卡尔所说的“我在”也就等于我的活动;二是自我包含着内在的否定性,换句话说,它是包含异己的东西在内的一个统一体。后一个特征构成了自我活动的最为关键的动力机制。这样,黑格尔那里实体作为普遍、特殊、个体相统一的有机体,本身就是一个包含内在否定性的辩证体的生命活动,它在自身的发展中证明自己为真理。

(7)、所以,我们今天要深入它的后面要去探讨它的来由,来理解为什么西方的东西拿到中国来就变了。西方那么好的法治为什么实现不了,表面好像是是实现了,但实际上是换了另外的内容。

(8)、我们看到:辩证法之疑,就在于其核心环节(“激进否定”)与其终点位置(“历史终结”)之间的张力。作为马克思化的黑格尔主义者,科耶夫同时并举辩证法之否定环节及其终点位置,是以发展出了黑格尔式辩证法的“两张面孔”——革命者与极权者。这两张面孔,亦恰好对应精神分析中的死亡驱力与大他者。“革命之后怎样”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真正困扰科耶夫的政治哲学问题;而他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极权主义管理),乃标识了黑格尔式辩证法自身的内在结构性困境。

(9)、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10)、如果我们联系到马克思,马克思并没有黑格尔那种要建立绝对真理的兴趣,当然也没有兴趣去寻找能够表达绝对的“无限的形式”,因此从神出发构建绝对显现并证明自身的体系是根本不需要的。这决定了马克思的哲学是从人出发的。正像前面所说的,从人出发必然涉及人的有限性和主观性问题。由于没有神这个无限物,那么“自由”就成为一种内在的无限物,因为没有无限的意识,人对自身的有限性是无法意识到的。这样,马克思的辩证法所处理的就是人在其活动中实现自由的过程。我们知道在黑格尔那里,自由是脱胎于神的,神是自我决定者,而自由是“自我决定”这个属性或本质,自由不是实体,神才是实体。黑格尔讲到人的精神哲学的时候也讲到自由是意志的理念,是历史的目的,但是这实际上都是神自身证成活动的客观性环节。人实现了自由,也就是实现了自身的神性,因而是神的本性的彻底贯彻。但黑格尔又认为,神仅仅达到客观性是不够的,还不足以成就他的真理性。神的真理性证成的最高环节是绝对的知,因为只有绝对的知才是神本身的确立。对黑格尔来说,客观精神特别是历史实现的是现实的自由,但是在这个时候,神是隐而不显的,只有到了绝对的知、绝对精神,神才坐了主位,直接变成了对象,表明只有神才是前此一切包括历史目的、自由所以可能的真理。但是,在马克思这里情况就不一样了,人是实体,自由是人的本性,因而人的活动也就成为马克思辩证法的内容。

(11)、这不是海德格尔首次提出来的,从古希腊西方人就是这样,他们把语言当作是存在的家。签了字的东西、文书,立了法的东西那是你不能违抗的。恰好相反,没有那个东西,你就不能生活。你要存在,你就必须按照那样一种方式来存在,就是“逻各斯”。

(12)、但是,在我们看来,认识对象是在实践基础上生成和设定的,所以,关于它的绝对真理的最终把握只能是幻想,而且是十分有害的幻想。对此,恩格斯说:“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正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哲学应当认识的真理,在黑格尔看来,不再是一堆现成的、一经发现就只要熟读死记的教条了;现在,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而科学认识的较低阶段上升到较高阶段,愈升愈高,但是永远不能通过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达到这样一点,在这一点上他再也不能前进一步,除了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出神,就再也无事可做了。这不仅在哲学认识的领域中是如此,就是在任何其它的认识领域中以及在实践行动的领域中也是如此。

(13)、否定的辩证法、反思的思想构成黑格尔辩证法的内部结构。它表现出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辩证法,但它的内部结构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这个历史渊源要追溯到古希腊哲学。黑格尔很多次谈到,他的辩证法受到古希腊辩证法的影响很深。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柏拉图的辩证法、古代智者学派的辩证法,他们都对黑格尔有非常深的影响。

(14)、另一个起源就是否定的思想。为什么否定的思想、自己否定、自我运动的思想在黑格尔那里更重要呢?黑格尔追溯到古希腊有这一方面的因素,那就是所谓的“努斯”。“努斯”也是个希腊字,最早由古希腊的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提出来。万物是由“努斯”所推动的。

(15)、但是,我们往往不能从语言学上来翻译,没有什么“逻各斯”,对话呀,所以我们只能采取实物性的概念,一个矛和一个盾,好像黑格尔和马克思讲的矛盾就是一个矛和一个盾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这就理解错了。矛盾这个词在德文里面是“Widerspruch”,就是一句话里面的自相冲突,它不是两个东西的外在对立,用那个矛去刺那个盾,那个盾又不让矛刺穿,它不是这种关系。它相当于逻辑学里面的自相矛盾的命题,“这个木制的铁”,“这个好人很坏”。(笑)

(16)、对于黑格尔而言,哲学实践就是人们通过诸种理念与概念去思考世界,在根本上,我们无法将思考同思考的对象区分开来,因为惟有通过思考这一实践,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才会变得清晰、确定和具体。而这种思想实践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进程,一个从不定(indeterminate)到确定、从模糊到清晰、从抽象到具体的进程,必须经历许许多多的冲突、一波又一波的对抗和否定。人的思想实践就在“辩证”进程——经由扬弃不断达到更高层次的统合——中接近真正的整体。“辩证”一词,不再是古希腊人所指的一种特殊对话方式——在该对话方式里,一方质疑另一方以使其遭遇自身话语中的矛盾(柏拉图把苏格拉底视作为此种对话方式的典范)。在黑格尔这里,“辩证”成为了绝对知识的自我展现之方式,以及历史进步之结构:经由正题、反题、合题(即统合,同时取消与持存正反题并将它们提升到更高层次)这个不断重复的辩证过程,绝对知识在(自我)扬弃中最终实现自身。“真理是整体,但整体除了以下状况外什么也不是:通过其自身的发展,本质将自身完善化。”黑格尔强调整体只能在其“发展了的形态之全体富庶”(theentirewealthofitsdevelopedform)中才能被构想,“只有在那时它才能被构想和表达为一个现实”。

(17)、 所以,辩证法就是绝对精神不断流动、展开的一个历史过程,它是动态的。

(18)、超感性是一个有理性的人任何事件面前都维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也就是超然的态度,超然事外。只有超然事外,才能把握事件的本质。一个有理性的人才能把握事件的本质,因为他不是陷在感性里头,不是投身于里面而忘记跳出来了,而是能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把握事件。这就是理性的态度,所以理性里面肯定要有一种超越性。这就是努斯精神在里面起的作用。

(19)、历史的目的(theendofhistory),就是实现完美的国家,在其中人类自由被彻底实现(这同时是人类之自我意识的最终实现)。如科耶夫所言,“如果这个国家是可能的,智慧就是可能的,那么就不需要抛弃哲学,逃到某些宗教或其它领域。”在历史的终结处,“人类获取关于一个自我的最完满的意识,这个自我不再有任何理由否定自己、去成为他者。”一旦这个完美国家被实现后,辩证的进程便停止了,历史就终结了(之后就只可能是衰退,因为历史不可能再往前迈进)。在这个普遍的、同质性的国家中,不再有主人与奴隶、肯定与否定的斗争,不再有任何社会性的对抗,每个个体都得到普遍的承认——被国家承认为享受所有政治权利的公民(民法下的法律人)。

(20)、但没有一个中国传统的哲学家意识到,一个事物的运动其实不在两个东西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在于自己跟自己的关系,那就是自否定的关系,自己否定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我们通常讲把自由理解成自由自在,谁也管不着,自得其乐,怡然自得,这是老庄的自由,但是“自得其乐”是不持久的,人总要吃饭,不能餐风饮露,人不是石头——当然老庄是很希望自己变成石头的(笑)——但是你不是,你的肚子饿了怎么办?

3、黑格尔辩证法内容与价值论文

(1)、 本文原载《社会科学家》2016年第12期

(2)、发展就是向上的、前进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运动。

(3)、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4)、于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历史具有理性、具有目的、具有内在法则),实质上便是一种“历史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不同于柏拉图主义的古典形而上学:绝对不再是自然、或上帝,而变成了历史中的绝对精神(AbsoluteSpirit)。“我们必须坚守如下的确信:真理的自然(thenatureoftruth)会盛行,当其时间到来的时候。”因此,正如拜塞尔所论,“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形而上学向度,最终就在它的目的论上,它宣称世界历史由一个单独的、支配性的目的所统治。”尽管时常被解释为上帝,绝对精神是彻底内在的,而非超越的,在历史中产生其自我意识、并在历史中完成其自我实现。

(5)、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

(6)、总的来说,学法律的当然离不开哲学,哲学方面如果还停留在简单化层面,那么我们的法治是没有根基的。实际西方的很多哲学家大都是法学家,康德也好,黑格尔也好,马克思更不用说了,马克思读的就是法律系,后来得的是哲学博士。

(7)、在第一部分的历史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了,辩证思维方式的发现是与对人的能动性的认识内在地联系着的。当然,黑格尔所了解的能动性仅仅是精神的能动性。但是我们知道精神的能动性其实是来源于人在实践中的能动性。没有实践,精神什么也实现不了,哪来能动性可言。正如上面已经指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永远是通过肯定来达到否定,也即通过否定来达到新的肯定。正是实践教育人们应如此这般去认识现实,否则实践便不可能成功。

(8)、这种自否定——自否定就是自我超越,我不愿意这样我不愿意做奴隶了。我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我要反抗,哪怕失败也在所不惜。这是自由精神,自由的超越这样一种精神,在理性里面构成一个重要的因素。理性我们通常讲的含义就是超感性。如何超越感性,你得反抗呀,你得跳出感性的束缚,超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低层次超越到高的层次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奋力突围就是超感性,我们通常讲,你这个人太受感性的束缚。

(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dIYttenLam0z3SqYpil8w密码:esbm书名:思辨的张力

(10)、接下来,我们具体来聊聊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

(11)、科耶夫这位马克思化的黑格尔主义者,曾直接给出过他应对该悖论的答案:极权主义管理。按照科氏的看法,终极国家里的人,不再是“历史性的人”(即,会进行“否定性行动”的人);人成为“动物”或者说“自动机器”。而管理终极国家的方式也很简单,“‘健康’的自动机器是‘满意的’(运动、艺术、性事等等),而‘有病的’自动机器则关起来。”换言之,终极国家亦只有靠极权主义来维系,对该秩序不满意的人(仍要继续革命的人),就是精神有病,只能将他们统统关起来:真理王国已经抵达,怎能容许继续去推翻真理,容许子弹继续横飞呢?

(12)、否定的辩证法。我称之为自否定。马克思很重视这一点,他曾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否定的辩证法(或消极辩证法)。这是一种否定的辩证法或消极辩证法。这主要体现为。自否定的能动性。自己的不安于现状,自己否定、超越,内在的不安息、自己运动。

(13)、所以,理性主义要从双重含义去看它,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在根本上毋宁说是自由的、创造的精神,自由的突破和反抗,从原来的状态进到更高级的状态,从低层次的自由进入到高层次的自由,黑格尔认为这样一种过程就是历史。黑格尔的历史理性是很有名的,对马克思的影响非常深。历史是有理性的,为什么呢?历史本身就是自由创造的一种体现。

(1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理性内核,抛弃了其唯心主义体系,建立了唯物辩证法。唯心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和德国的黑格尔等。

(15)、就这样,黑格尔将保留在前几代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康德乃至费希特、谢林)的“前现代”的自然目的论和神意目的论,彻底改造为更具“现代”色彩的历史目的论:没有在世界之外的“外在的目的”,一切都内在于世界(世界历史)之中。

(16)、正因此,“普遍历史”话语,实质上对“大他者”构成了激进的挑战——以激烈与直接的方式,否定当下秩序中给定的一切。相对于古典时代的“火药桶”哲人、信仰时代的殉道者,质疑“大他者”的“死亡驱力”结合现代的“普遍历史”话语,则诞生出激进拒斥现实秩序的革命者:“最初这会导致‘乌托邦’(‘疯狂’),但如果人类准备为之奋斗的话,就会导致革命。”(科耶夫1936年11月2日写给施特劳斯的信)

(17)、所以,超越性和规范性两者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才构成西方理性的精神。我们中国人没有这种东西,这两方面是分裂的。儒家有一套规范,但却限死了不得超越;道家和禅宗有超越精神,但没有规范,由于它是分裂的,所以这种超越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规范,不能真正超越。儒家的规范不是理性的规范,它是建立在传统习惯之上的,所谓周公之礼。

(18)、当前我们特别要发扬理论固有的分析批判精神,强调独立研究,结合现实与历史,认真地并系统地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只要有这种态度,那末,尽管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不小,我仍然相信前途是十分光明的。

(19)、科耶夫捕捉到了,否定是黑格尔式辩证法之核心环节。在科耶夫这里,事物要在历史中前进,就一定要有压力和冲突,故此,绝对存在于否定中。人的自由,就在于“否定性的行动”——否定既有的给定之“是”。而这种辩证性的斗争,是值得“冒生命之风险”、“战斗至死”的。科耶夫引用黑格尔的原话,“个体性在否定基本现实的有效行动中呈现自身,这个行动在下述程度上有效——它辩证性地克服给定的‘是’。”自由,从谢林、黑格尔到科耶夫,就等同于本体论层面上的否定性。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的存在是一个否定性。否定,总是对既有“给定”(既有的“世界”)的否定;而动物没有“世界”,是以不需要去否定。故此,否定,就是对日常秩序的给定性(given-ness)说“不”,对“是”的肯定性(一切事物“是其所是”)说“不”,对拉康(JacquesLacan)所说的那规介现实生活之一切符号性坐标的“大他者”(thebigOther)说“不”。科耶夫彻底拒绝将辩证法应用于自然上,辩证法只有因人的存在(作为对给定物的否定而存在)而成立。科耶夫强调,“自由不在于在两个给定物之间做出选择,它是给定的否定。”作为否定行动的自由是一种创造,因为“否定给定之物而不终结于无,就是产生某种尚未存在的东西;这正是所谓的‘创造’。”换言之,生活中一切的给定都是被设定(被“大他者”所设定),因此,一切给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取消(否定)。在这个意义上,自由就是从“是”走到“不是”,并在这过程中创造出新的“是”;或者说,从“tobesomething”走向“tobedifferent”、“tobesomethingnew”。科耶夫推出以下公式:自由=否定性=创造性。

(20)、到了斯多葛派那里就从“逻各斯”那里发展出逻辑,那么逻各斯强调逻辑,强调逻辑就是强调规范,强调确定性。而“努斯”这个词恰好就是不安、不安分、不安于现状。不安于现状怎么办呢?就要打破现有的规范。“努斯”就是要打破现有的规范,自己运动,它不受别的东西所限制。

4、黑格尔辩证法内容是什么

(1)、我们看到,在黑格尔-马克思的脉络里,革命者背后有一个绝对性的依托——“历史”。继“自然”(古典形而上学)、“上帝”(基督教神学)之后,人们现在又找到一个大于人的绝对主宰者:历史变成“大写的历史”(History),而所有人都是历史必然性的工具。

(2)、但说到这里还不够。生命之为发展,在任何一个环节上,总要表现为某种形式的跃迁和超出,它超出原有的环节,因而也否定了原有的环节。但这种否定是它自身的潜在性的展示,因而是自身的否定。所以它在自身否定的平台上保存了自己,或者说实现了自身的同一性。黑格尔将这样一种观念看作思辨逻辑的灵魂,又进一步称之为“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即分析与综合的一体化。分析的关系讲的是同一关系,而综合的关系当然讲的是非同一的关系,是异质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康德认为分析的命题谓词意义包含在主词中,这样的命题遵循的是同一性原理,它的真理性可以同一律为基础的形式逻辑来证明;但是综合命题谓词意义超越了主词意义,所以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就无能为力了,因为它遵循的是“先天综合原理”或“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要发展,就必须有跃迁、超出,所以发展必须是综合的。但是发展又不能是两个东西的发展,只能是一个东西的发展,所以发展中原有的环节和对之超出的环节又是同一的,因而发展又必须是分析的过程。所以发展从逻辑上说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这是理解发展的关键、灵魂,黑格尔也称之为“绝对方法”。回过头来看近代的哲学家特别是康德,他们总是把分析和综合看作两个过程,严格区分“逻辑证明的知识”和“事实的知识”(如休谟),严格区分“分析的知识”和“综合的知识”(如康德)。这样的看法实际上是停止在知性的分离层面,不可能真正理解世界真实的辩证发展过程。

(3)、但这样一种对偶式的解释永远需要第三者来解释。我们通常讲辩证法就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把事物的运动归结为事物的矛盾性,但我们通常理解的矛盾性是两个事物的相互冲突。但这样有一个问题,是谁把这个东西放在一起,即使放在一起了,又是谁让之冲突?后来张载把运动解释成“动必有机”。“机”这个词是和“耦”非常接近的,机是很小的诱因。但是机也是一种关系。

(4)、诚然,在黑格尔与柏拉图之间,我们确实可以建立起来一个思想史的关键联结:同柏拉图相似,黑格尔认为“绝对知识”——或者说,关于整体的知识(knowledgeoftheWhole)——是可以在世界内获致的,但这个目标必须假以时日才能达成。换言之,人类达至智慧是可能的,但必须在时间的向度中达至。

(5)、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康德所说的哲学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对传统的思维方式作出了什么重大修正呢?第一项重大的变化,既赋予了原来只是被动的认识主体以很大的主动性。或者说,使原来只是接受者的认识主体变成了认识对象的主动设定者。由于这个变化,必然就要发生另一个变化,即传统认识论所认定的先验的对立也必然要修正;或者说传统认识论总是把认识者与认识对象的对立当做先于认识的前提,而康德却认为,没有这一对立,固然谈不到认识,但这种对立在认识展开以前,只有逻辑上的意义,不能有经验实在性。例如,在认识展开以前,认识对象只是一种不可言说的X(物自体或自在之物),认识者则是一种具有先验的观念性,而没有经验实在性的纯形式(先验的自我)。不过在认识活动的展开过程中,这两种没有经验实在性的东西一经结合,便都获得了经验实在性。因此在康德看来,认识有两个源泉,一个是外在的给予者,一个是能思的我。

(6)、联系是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范畴,也是运动的一种形式。

(7)、绝对(theAbsolute),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或境地,而是一个“其自身形成的进程(processofitsownbecoming),预设其终点作为其目标的圆圈”。换言之,绝对在这个时间性的进程中使自身成为绝对:“是”(being)在该时间性进程中最终实现自身、变成“现实的”(actual);在该过程中“实体展现其自身在根本上就是主体”。在黑格尔这里,“实体”(整体的“是”、“绝对理念”),正是推动历史进程、致力于自我实现的那个主体。故此对于黑氏而言,真理就在历史的结构中达至:最后的统合(thefinalSynthesis)即抵达绝对知识,抵达那终成现实了的整体性的“是”(或者说,绝对理念在世界中终于获得了完整表述)。而那一刻,就是“历史的终结”。

(8)、现在在谈论生产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几乎都要批判西方文明发展中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其实人类要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进入文明社会,并使这种文明不断取得进步,天人之分的二元对立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把这种二元对立当做究竟至极的便错了。正如黑格尔所说:“认为人类最初的境界是天真无邪和谐和一致的,这种看法,就其认为‘分裂状态’(Entzweiung)是所有人类无法避免的,不是最后安息之所而言,显然是对的。但如果认为这种自然素朴的境界是至善境界,那就不对了。精神不只是直接的素朴的,它本质上包含有曲折的中介的阶段。……在儿童的生活里所看见的谐和乃是自然的赐予,而我们所需返回的谐和应是劳动和精神的教养的收获。”(注:黑格尔:《小逻辑》,第90页。)

(9)、所以在今天尤其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源地——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思想发展以及他们所包含的真正内涵从新作一番考证。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特别是黑格尔直接影响了马克思。

(10)、古典的形而上学里不会有“创造”,而只有“发现”;“创造”是基督教神学的一个思想遗产。因此,历史形而上学在此处是基督教遗产的继承者。基督教的道成肉身,在科耶夫这里体现为“否定性的肉身化”。作为一位马克思化的黑格尔主义者,科耶夫把黑格尔笔下的“精神”,进一步同基督教(上帝、圣灵)区分开,精神的辩证运动变成为一个彻底的人类学运动:历史是人用行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之结果;而人,就是否定性的肉身化。

(11)、通常认为,出版于1807年的《精神现象学》标志着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成熟。然而,这部著作却给试图解释它的后人留下了种种谜团。它究竟是由《哲学全书》所代表的黑格尔体系的“前厅”,还是该体系的一部分(隶属于精神哲学)?它以一种准–历史的叙事所展现的,是实际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还是在《逻辑学》中以更加形式化的方式论述的概念的逻辑演进?考虑到《精神现象学》所涉主题的庞杂性,有没有一章可以看作是统摄了全书?

(12)、综上所述,黑格尔理念之为生命有机体可以通过三句话说明:一是理念是普遍在特殊中建立起来的个体性;二是这个个体性的实体是精神,通过精神,个体才达到对自身作为实体、大全的自我意识,成为真理,真的实体是自由的实体;三是实体的成真是一个发展过程。

(13)、逻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确立真理,所以实体也好,生命有机体也好,不诉诸逻辑也就不能成就自己是真理,而是独断。一说到思维、概念,必与人有关,而人是个有限的存在者,面对复杂事物,只能通过把复杂的事物抽象成概念规定,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明白事理,理出逻辑。换句话说,人对于复杂事物的意义没有直接把握的能力,没有直接知识,而只有间接知识,所以他需要定义清楚的概念形式。在黑格尔看来,这种从复杂事物中分离出概念规定的能力就是知性,而知性产生的概念规定恰恰是逻辑运行的基本元素。所以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把“知性”看成是从“形式方面”来看的思辨概念的第一个环节。既然辩证法运用的是概念形式,而概念又起于人的知性,所以辩证法就只能是人所独有。在这里,辩证的机制在于:人的知性以为规定是一种肯定,它在这种肯定的基础上产生确信;但实际上,任何规定都有界限,所以它是有限的,因而包含着否定。知性规定自身否定性的展开,构成辩证法的机制。黑格尔所谓的“辩证的理性”和“否定的理性”,就是知性规定包含的自身否定性的展开。

(14)、本文原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3期

(15)、而“逻各斯”呢?恰好是要规定下来,要限制,限制使它确定下来,这两个互相矛盾的东西我们都把它翻译成理性,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破解这个谜,就能够理解西方的理性真正的含义和黑格尔的辩证理性的真正含义。

(16)、像王安石,他解释运动,说事物内部包含两个对立东西,他称之为“耦”,意味着两个东西,“耦”意味着两个东西,这两个东西相互冲突造成运动。但谁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放在一起又如何会发生冲突呢?王安石就讲“耦之中又有耦焉”。“耦”的冲突又用更小的“耦”来解释。“耦之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用这样一种方式不断来追溯它的“耦”。

(17)、在你所感兴趣的这一讲中,你并不同意主讲人的观点包括哪些?列出你的理由。

(18)、“机”的繁体字“機”,两个幺底下一个人还有一个戈字,那个人拿了一个兵器在那里守卫两个小东西,这个人就是那个第三者,他和兵器的关系又是一个“机”。毛泽东讲“一分为二”,而且无限可分,这个观点是传统中发展起来的,并不是他自己发明的。

(19)、这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两大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我作出了这样一种解读。那么,下面就讲中国人是怎么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我认为有很多东西要把它正误。

(20)、一种已经从意识对立里解脱出来的客观化行动,就很近似于可以一般当作思维本身的那种东西了。但这种行动不应该叫做意识,意识自己包含着自我与其对象的对立,这种对立,在那种原始行动中,并不存在。

5、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哪本书

(1)、康德虽然提出了先天和对象结合的先验逻辑,但是并没有很在意这个这种“先天结合”如何构成逻辑的内容,黑格尔的客观逻辑考察的恰恰是思维形式本身是否先天具有内容/质料上的规定性(也就是下文所说的,思维本身的规定,这个规定不再是外来感性刺激赋予的杂多)

(2)、黑格尔对物自体的态度之前也提到过,康德保留物自体,作为一个可思不可感的领域,依然是古典的做法,参考柏拉图。但黑格尔通过把意识上升到思维,消解掉了物自体,所以是绝对的唯心主义,“存在即是合理”。按本体-神论的说法,康德还保留了上帝,我们和上帝之间不可逾越。黑格尔的上帝下降到了现象世界,我们在现象世界重新造了一个上帝,并通过辩证法上升到上帝。但用柏拉图的话讲,黑格尔的上帝只是美(可感)、而不是本源那个善(不可感)。

(3)、有学者从黑格尔否定的辩证法认为他已带有存在主义的因素。存在不是不动,存在要存在起来,要不断否定虚无,要否定之否定。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它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5)、一个奴隶要决定反抗比不反抗要难,那就看它有没有自由精神,一个有自由精神的奴隶会选择反抗。那是很难的。大自然也是压制人的,但是选择忍饥挨饿,少生孩子,少吃?还是去创造发明,去改造自然?这比安于现状更难。

(6)、于是,黑格尔之“历史哲学”所引发的政治哲学问题就是:革命之后怎样?革命成功地推翻既有秩序之后,如何来建立“新世界”?怎样保证它不走回“旧社会”之老路(换汤不换药),甚至比“旧社会”更糟?电影《让子弹飞》,就是展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早年追随蔡锷将军的革命者、在革命成功后沦落为匪的张麻子(姜文),和“鹅城”的实际统治者黄四郎(周润发)之间的对抗。张麻子们以“一支枪对着自己,一支枪对着敌人”的纯粹“找死”方式,最终瓦解了黄四郎的统治。然而革命成功(黄四郎从碉楼上把他的“帽子”扔给张麻子)之后,张麻子却只能无奈地看着,昔日的革命同志重新坐上“马拉的火车”、吃起冒着油的火锅(剧终的一幕却重新回到剧首)……甚至影片中代表既有秩序之统治的黄四郎,以暗线的方式亦交代了他当年也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并在革命后成为新的既得利益者。于是,黑格尔-马克思的现代性路向,便面对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历史终结”后的“自由王国”,如何避免“让子弹飞”的革命悖论?

(7)、绝对精神被解释成神学意义上的上帝,当然亦并非完全没有根据:由于黑格尔本人的表述保留大量神学术语,因此这一“历史形而上学”穿着“历史神学”的外衣。其实,黑格尔之后,其追随者分成激烈对抗的两派——对黑格尔做有神论解读的右翼黑格尔主义(老年黑格尔主义),与对他作无神论、人本主义解读的左翼黑格尔主义(青年黑格尔主义)。争论的核心就是,作为历史推动力的“精神”,到底是人还是上帝。但关键在于,不管站在哪一边,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黑格尔的体系里不再有超越性的位置,即使他的神学,也是一个内在性的神学(历史的辩证进程,成了上帝呈现为世界的形式)。救赎不在上帝之国中得到,而就是在这个世界内得到。上帝并不在世界之外,神意只有在历史中实现自身,而这一实现则通过人的实践。于是,在根本上,黑格尔把神学变为人类学,绝对精神通过人而实现自身。换言之,马克思、科耶夫所阐释的黑格尔,比对黑氏思想的有神论阐释,要来得更为切中其根本内核。

(8)、内容摘要:黑格尔被视作现代性哲学话语的奠基性人物,然而关于其辩证思想的阐释却远未定于一尊。这项研究从思想史层面切入讨论,首先分析建立在辩证法之上的“历史形而上学”,进而勾勒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这两种对立版本的“历史终结论”。在马克思化的黑格尔主义者科耶夫这里,黑格尔式辩证法彰显出了彼此对立的“两张面孔”。而“革命之后怎样”这个问题以及科耶夫对该问题的回应,则标识出了黑格尔式辩证法一个内在的结构性困境。

(9)、综合前面所说,黑格尔辩证法就是一个以论证形式体现的理念作为生命有机体的发展过程,其形式表现就是一个概念运动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证明理念是真理。一谈到证明,我们往往认为这仅仅是我们作为主体的事情,是主体通过证明活动确立对象的真理性。但黑格尔认为这样的从主体出发通向客体的做法没有摆脱主客分离的模式,没办法取消主观性。所以他改变了做法,让理念自己证明自己,他的整个作为一般辩证法形式的逻辑学体系,讲的就是自己证明自己的机制。按照他的说法,以前的真理观从主客二元出发,强调“主体符合客体”,自己的真理观则扬弃了主客二元,强调“事物符合它的概念”。逻辑学从“存在”到“本质”到“概念”,讲的就是理念在自身的发展中从自在到自为,将自己确立为真理的发展过程。

(10)、现在的问题是,真理总是确定的,而矛盾则是不确定的,矛盾的东西怎么才能成就真理的形式?这个问题在单纯的形式范围内没办法解决,只能加上内容才能确定地理解。这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实体。前者是直观的,后者是思辨的。比如白和黑,仅就这两种性质本身你不能说即白又黑,但是在时间中就可以说先白后黑或先黑后白,这就是变化;后者也是如此,同一个实体可以容纳相反的性质。所以在时间和实体中,这两种相反的性质是可以统一的。亚里士多德已有此想法,但是黑格尔把这两者结合在了一起,剔除了时间的直观性,成就了一种发展变化的思辨的实体。在这种发展变化的实体中,矛盾的东西是可以统一的。所以,所谓的“无限的形式”就必须是一种“有内容的形式”,辩证法就是发展着的内容的一种展开。

(11)、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有一个很精彩的论断,即辩证法的提出,永远结束了哲学是绝对真理总和的幻想。以往的哲学理论,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总是认为绝对真理是能够最终把握到的,而且认为认识的根本任务即在于把握绝对真理。18世纪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狄德罗对这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有一种充满自信的形象化的描述。他说,自然就像一个爱穿时装的少女;今天穿时装时,她把双臂露在外面,明天换了一套时装,却又把胸部露了出来。……如此这般,总有一天,人们将发觉自己已经窥其全豹。这就是因为,他们把认识的对象看成是已经完成了的、给定的结果。

(12)、你所感兴趣的这一讲中包含的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最为深刻?

(13)、把绝对理念理解为生命,我们也可以从黑格尔自身思想发展的角度得到确证。黑格尔最初是倾向于通过宗教来解放人、解放人类的。他认为,犹太教所秉持的是一种人和神分离的原则,这实际上是一种知性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人神不可能统人也不能得到拯救。只有基督教的内在精神中,才有这种人神一体化的原则,才能够为人的得救提供一种原初的可能性。对此,黑格尔抓住了“上帝就是爱”“上帝就是生命”这些《圣经》中的基本表述,通过挖掘其中的思辨内容,解决了这个问题。在通常的知性理解中,我和他人、和上帝等都是有差别、有对立的,他们之间不能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黑格尔认为在爱中却可以如此,所以爱是基督教的一个基本精神,它表示的是一种对立同一关系。特别是基督教所讲的对仇敌的爱,更体现了这一点:按照知性的原则,仇敌是绝对的对立面,异己的东西,而在爱的原则中,这种异己的东西是可以相融的。通过爱,黑格尔构建了一个神和人、人和人相通的和谐的世界。由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个体中有整体、整体中有个体,所以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生命的世界。神是生命,任何的个体也都是生命,这些生命在爱中是相通的。从这里看,黑格尔所描述的实际上也是一个类似于莱布尼兹开创的个体和整体一体化的生命世界。黑格尔成熟时期所谓的精神、理念,实际上就是这个世界的进一步的理性表述。其辩证法的核心也是这里所说的爱的思辨意义的进一步的逻辑表达。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樱花句子网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精选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什么93句文案

本文地址:/juzi/5689.html

相关文章

  • 122个2021最潮网名吃鸡个性精选(2021最潮网名吃鸡

    122个2021最潮网名吃鸡个性精选(2021最潮网名吃鸡

    一、2021最潮网名吃鸡女 1、后来,她第一次把手交给祖父 2、又是惊蛰 3、少女的舞步越来越快 4、喊疼我的思念 5、捂开了花朵 6、“抱紧我”…Isabelle再次 7、绿色神州处处绿水青山, 8、每一轮回...

    2023-11-04

  • 83个五字网名有诗意的押韵男精选(五字网名有诗

    83个五字网名有诗意的押韵男精选(五字网名有诗

    一、五字网名有诗意的押韵 1、择一城终老 2、我歌月徘徊 3、德矜持——矜持德 4、落花人独立 , 凉城惜旧人 5、无结果的追、咽不下的泪 6、撒旦的礼物天使也无奈 7、流水十年閒 8、生死皆闲事...

    2023-10-21

  • 精选丘吉尔v手势137句文案

    精选丘吉尔v手势137句文案

    丘吉尔反手v 1、丘吉尔7 (1)、大家最熟悉的?手势,在很多国家都默认意思为“好的”。 (2)、看,吉尔见到这只斗牛犬时,脸上微微一笑,看起来萌萌哒~ (3)、于是,问题又来了,这样一位出身名门...

    2023-10-17

  • 精选与老师有关的古诗有哪些83句文案

    精选与老师有关的古诗有哪些83句文案

    与老师有关的古诗 1、老师有关的古诗词 (1)、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杜牧《雪中书怀》 (2)、29:您授予我的孩子知识,您,指给他向前的路。你如同母亲一样保护着他。作为孩子的家长,...

    2023-10-27

  • 精选感恩故事演讲稿三分钟高中生医护人员73句文

    精选感恩故事演讲稿三分钟高中生医护人员73句文

    感恩故事演讲稿三分钟 1、感恩故事演讲稿三分钟小学生视频 (1)、又有王祥不顾寒冷卧冰求鲤,给继母吃。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冰面自己裂开了。 (2)、这近五年以来,我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在这...

    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