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句子 > 精选尼采为什么出名123句文案

精选尼采为什么出名123句文案

提问时间:2023-10-30 11:29:29来源:未知

尼采最后为什么疯了

1、尼采的结局

(1)、读者眼前这本《瞧,这个人——人如何成其所是》是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Nietzsche,1844-1900年)的最后一本著作(遗著,1908年出版)。1888年9月下旬以后,直至1889年初精神失常,这位德国哲学家住在意大利的都灵。10月底,尼采开始写作本书,至12月初即完稿。而随着本书的写作进展——或者更应该说,是随着本书的完成——,尼采的精神开始加速崩溃。同年12月中下旬,一个大冬天的严寒日子里,女房东看到尼采赤裸着身子在屋子里跳舞。没多久,1889年1月3日,尼采在都灵的一个广场上奋力扑向一匹被马夫抽打的马,意欲保护之——至此,这位哲学家终于发疯了。不无吊诡的是,竭力批判基督教道德、否定“同情”和“怜悯”的尼采,最后竟然被“同情”和“怜悯”彻底地战胜了。稍后,友人奥维贝克把他接到巴塞尔,接着尼采母亲把他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2)、对尽善尽美、无懈可击的神经症性需要:无情地追求十全十美;对可能的瑕疵都进行反思和自责;

(3)、编辑:水沐老师说育儿/ 作者:温暖你的心/配图:摄图网

(4)、当时我曾经为了要不要投考美术院校而犹豫。主要是因为鲁迅遗嘱里的那句话:“孩子长大以后,趟无才能,随便寻些小生意过活,万不要做空头的文学家和空头的美术家”。但是当时我很担心自己实在并无才华,却又走上了空头美术家的道路。关门苦思了数日,我猜想自己没准确实是艺术界不常见的天才,就决定来读美院。那时候我十六岁。现在想起来,天才的福慧不好说,那个漳州少年心志之高,责任感之强,确实是极罕见的。这样的责任感和心志都导致超常的用功。高未必不成,低是绝对不就的。

(5)、你说,你相信查拉图斯特拉?但查拉图斯特拉又怎样?你们是我的信仰者-但所有的信仰者又怎样?你还没有找寻你自己:你只找到我。所有的信仰者都是这样,如是所有的信仰成就渺小。

(6)、苏格拉底还认为,法律同城邦一样,都来源于神,是神定的原则。法律最初体现为自然法,自然法也就是自然规律,它纯粹是一种神的意志或神有意的安排。后来城邦颁布的法律称为人定法。虽然人定法不像自然法那样具有普遍性,而具有易变性,但是,由于人定法来源于自然法,人们接受和服从人定法的指导就意味着人们接受和服从自然法的约束,也就是服从神的意志。一个城邦的理想状态必须是人人从内心守法的状态,这既是苏格拉底一生的理想和信仰,也是他最后慷慨以身殉法的内在动力。

(7)、中国作家、学者郭沫若:“尼采的思想是”五四时期“的意识中心”。

(8)、今天的小青年中,对于宗教有好感的多半是出于对其形式的美学上的肯定。比如因为基督教教堂建筑之崇高,玻璃窗的光线之迷幻、管风琴和唱诗班的和声之动人,就恍惚觉得有上帝在了。这种经验类似于吸毒。至于藏传佛教,从雪山蓝天的壮美风景沾光更多。每逢遇到喇嘛教原教旨主义的小资,我总爱给他们煞煞风景,讲一回后藏仲孜寺生钦活佛四世的故事:这位老兄因为勾结英国人出卖西藏利益,被当时的达赖喇嘛处死,因为实在太罪大恶极,杀不足于平愤,达赖班禅一合计,决定取消这个活佛的番号,叫他永不得转世。哈哈,这可比昌都战役时藏僧念经要咒死解放军,结果被活捉的故事,来得幽默得多了。

(9)、尼采更多的是伤心失望。1875年,罗门特要加入教会,不顾尼采的劝说在规定的日期离开,让尼采感到背叛的痛苦,尼采难受到大病一场,到山林中静养,并确信自己被深深伤害。

(10)、这篇文章不是标题d,更象是文不对题。矛盾冲突,乱象纷呈的今日社会如何不走向战争和毁灭,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需要莫大的智慧。这大概是作者真正想说的。

(11)、1879年,尼采35岁时,告别了大学教授的职位和安稳的生活,开始四处游历。三年后尼采遇到了美丽的俄国少女莎乐美,开始了此生唯一一段短暂的感情。半年后因为自己妹妹的激烈反对和挑拨离间,这段感情夭折。此后不久,尼采写出了名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2)、第与一个女子有关。尼采曾经热烈地爱上一个美丽的女子,因为太笨拙,遭到拒绝。天才的自尊遭受打击,他拍桌子砸椅子,暴跳如雷,愤怒不已,在朋友面前痛骂:“那个无耻的女人,居然想把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据为已有!她会后悔的,她会无助地痛苦,而这难道是我造成的吗!我痛恨浅薄的东西,而她偏偏要我浅薄!”

(13)、过高地估计“爱”,“爱”被认为能解决一切的难题;害怕被抛弃;害怕孤独;保持低调;害怕提出任何请求;害怕显示自己膨胀的欲望;

(14)、因为文章和演讲的才能及知名度,尼采在24岁被聘任为巴塞尔大学的教授,尽管喜爱诗歌和哲学思考的他对成为“教书匠”并不十分乐意。

(15)、诱使人爱。——有谁憎恨自己,我们当知畏惧,因为我们会成为他的怨毒和憎恨的牺牲品。那么,让我们留意,我们怎样来诱使他爱自己!

(16)、对社会认可和社会声望的神经症性需求所有事物,仅以声望值来评价;自我评价完全以公众接受度为准;害怕失去社会地位(丢脸);自我形象膨胀;需要他人敬仰,害怕失去别人的赞赏。

(17)、弗洛伊德在上引讲话中涉及一个“梅毒公案”:尼采是否患有梅毒以及由梅毒引起的麻痹性痴呆。上面提到的20世纪文化名人都参与了这个“梅毒公案”的争论,且大部分学者对此持肯定态度,认定尼采确实患有梅毒——弗洛伊德的说法是“脑梅毒”。这里的问题极其复杂,不仅涉及尼采的病史事实,更重要的是尼采的精神病(不论其起因为何)与尼采的思想之间的关系。

(18)、但凡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想改变命运的人都会有神经官能症,因为他有一个理想我在呼唤他,在驱使他,特别是当他还从中得到好处的时候,就更加执着,所以必须要有一切归零的勇气,提醒自己一切死不带走,都是如梦幻影,只有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认可才是活着的真正意义,也是最能达到的。

(19)、你说的话的确对我的病很有帮助,我认识到不能老是要求自己做怎样的人,也许这样我的心理障碍会好起来,但这却把我变成了一个不求上进的“真残疾”。

(20)、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日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世家。

2、尼采为什么出名

(1)、既然我们今天也常常明白,派给天才的不是盐粒①而是疯草(Wahnwurz)籽,那么,从前的一切思想者便远比我们懂得,凡有疯狂之处也就有天才和智慧的种子——某种“神性之物”,如他们所自语的。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有力地作了表达。“希腊借疯狂获得了最伟大的财富。”柏拉图以及所有古人说。让我们更深入一步:一切出类拔萃者不可遏止地要打破任何一种伦理的束缚,创立新的法则,如果他们原先并非真的疯了,则他们除了把自己弄疯或者假装发疯之外,别无出路——而且不限于宗教和政治制度的改革者,一切领域的改革者皆如此——甚至诗律的改革者也必须借疯狂获得自信。(因此,直到相当温和的时代,诗人们仍保留着疯狂的遗风,例如,梭伦在动员雅典人收复萨拉米斯②时曾追述此风。)

(2)、悲观和孤傲,是尼采的典型特征,这也是他性格的矛盾所在。终极的悲观和伟大的高傲和绝望的孤独使他的人格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超人学说是尼采一生的追求,也是他对人类深深的爱。他在孤独的绝望当中不断救赎自己超越自己,但是又被人类深深的误解。所以才会走向极端。精神崩溃。

(3)、“啊,快赐我以疯狂吧,你们这些天神!那使我终于相信自己的疯狂!赐我以谵妄和抽搐,突然的亮光和突然的黑暗,吓我以世人未尝经历过的严寒和酷热,喧嚣和憧憧鬼影,让我咆哮和哭号,如兽一样爬行:只要我能在自己身上找到自信!怀疑在吞噬我,我杀死了法则,法则令我惧怕就像尸体令活人惧怕一样:如果我不多于法则,我就是天下最堕落的人了。附在我身上的新精神,如果它不是来自你们,又会来自何方?证明给我看,我是属于你们的,唯有疯狂能给我这证明。”而这种热忱只在那个时代常常如愿以偿:当时基督教在圣徒和沙漠隐居者身上极其充分地证明了它的成效,因而误以为也证明了它自己,在耶路撒冷建有大量疯人院,以收留发病的圣徒,收留那些为之给出了最后一粒盐的人。

(4)、以利用他人为荣;害怕被利用,因而担心自己成为“傻瓜”。

(5)、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写过神学著作,外祖父是一名牧师。

(6)、最后一次咨询,他还和我大谈如何通过传销,在三年之内把六万六变成一千零八十万,虽然我提醒他要收手,这太不现实,不过他依然坚信可以成功。随后的几天,南京警方就在他租住的区域捣毁了一个特大传销组织,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7)、比如,一位患者在一次考试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还有五分钟,你怎么还没有写完?

(8)、从东汉佛教传入到惠能,再到心学的彻底消化,我们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最终保住了中国文化在去宗教化的正脉上延续下来。长安的大唐景教碑不算,从元末正式算起,基督教传进来也五六百年了,我们还要用多长的时间来消化它?这次来势之凶猛远甚于佛教入侵,因为这次不是我们中有人去取经取来的,而是人家用坚船利炮和航空母舰塞来的。同时也用美和善的形式作包装,也深入到最贫苦的农村——基督教当年在罗马帝国的成功是由下而上的,而王子出身的佛陀一贯走上层路线,农村包围城市的招数,传教士们太精通了。在这一点上,尼采的贵族倾向,是难于防范的。要拒绝祈祷,我们还是要求助于儒者的信念。而这套信念中,意志同样可以是重要的概念。

(9)、1844年10月15日,尼采诞生于普鲁士王国洛肯村一个世袭的传教士家庭,他祖先是波兰人,后移居德国。尼采自幼多病,敏感脆弱,五岁时便失去了父亲,因而性格变得内向、忧郁,时常离群索居。少年时入校读书时,虽然学习刻苦,但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1864年,20岁的尼采考入波恩大学,不久又转到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与古典语文学,由于深得语言教授考里奇尔的赏识,因而尼采从神学转攻语文学,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段时间尼采很幸运,25岁财经考里奇尔的推荐,被巴塞尔大学授予教授职称;紧接着,莱比锡大学又在不经任何考试,甚至无需提交学位论文的情况下,授予他博士学位。

(10)、讽刺的是,在尼采疯了以后,财富和荣誉接踵而至。他出名了,人们像对待圣人一样崇拜他,王公贵族争相拜见,就好像只要看一眼这位已经失去了神志的可怜人,就可以沾上一点哲人的仙气。

(11)、我们要重新勾画我们整个的思想脉络。首先要盘点我们的资源:我们承认西学也已经成为我们的新的传统,更要承认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生活也构成了我们最新的传统。加上固有的儒道释老传统,加上今天的眼花缭乱的政治经济新局,我们必须从这四种资源中构思出一种人生哲学,政治哲学,自然哲学,等等。

(12)、1882年6月,经过漫长等待,基于永恒轮回基础上、宣告超人来临的被尼采称作“奉献给全人类而无人能懂”的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出版,期间,被朋友引入罗马上流社交圈的尼采,和其他人格格不入,他自己则被认为是古怪、奇特并且偏执的人,而该书也被认为言论过激,再次遭受冷遇。

(13)、他同情在妹妹结婚后独自一人凄凉生活的母亲,特意回到家里陪她,他知道母亲对他作品的失望,反复对母亲说“不要去管我的作品说什么,因为不是为你写的……”,而好奇的母亲一次次读过又一次次不满。

(14)、不过今天我突然感触到:追求那个更好的永远不是终点,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个大陷阱,我根本不会真正地平静、停息、体会到快乐。"

(15)、但如此的努力不但没有让他写出更好的字,还让他的成绩变得更糟——他已经不是在关注自己写的内容,而是关注写字本身。

(16)、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同他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的,而他个人的命运同雅典的命运是不可分的。他为了祖国追求善的理想,而他的祖国则用死刑酬答了他的贡献,成全了他的哲学。苏格拉底没有丝毫的激愤、畏惧或是悲哀,而是依旧用他智慧的语调诚挚地奉劝着一切。他明白他是神的使者,这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他还有他生命未完成的部分,而死恰恰能给他一个完美的结局。

(17)、”那接下来我就继续谈谈这+7和—7之间的区别:

(18)、但一些患者会反驳,我的要求也不高呀,毕竟普通人都可以做到。

(19)、此时,他就好像是一个囚徒,他不得不做到这一切,不然他就感觉自己要落入万丈深渊。病态的上进心仅仅是一种减轻自己内心焦虑,维系自负幻想的手段,虽然它表面上看是一种人类纯真的情感,其实不过就是一种夸张的模仿罢了。

(20)、剩下的十年,尼采经常回忆起自己的作品,他说:“我没有写出过优秀的作品吗?”,有人给他看瓦格纳的肖像,“我非常热爱他”,尼采说。

3、尼采的下场

(1)、自我实现是发自真我需要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自己的潜能,并且能够用真实的情感与他人及这个世界相处。

(2)、另一种可能的方案是:其实我早就疯了,但现在我一直疯狂地在假装理智。

(3)、188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尼采进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

(4)、和叔本华类似。尼采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发表后,一直无人问津。别说卖了,送人也只送出去七本。尼采和叔本华一样,认为世界是悲观的,但他的解决办法不是叔本华的禁欲和逃避,而是提倡应该承认痛苦,迎战痛苦。尼采推崇的是一种精英道德。

(5)、第三:虚假:他只是为了安全感才表现出无限的热忱,在他内心中没有真实的感情,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抑或是他自己。

(6)、尽管2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但此后,尼采的智力表现超常:10岁就和朋友创办艺术剧院,并为剧院创作剧目。在瑙姆堡中学,被老师认为智商不凡应该去更好的学校深造。如其所愿,1858年,尼采被授予奖学金,进入历史悠久的名校——普塔尔学校就读。1862年,尼采进入波恩大学,为了不孤僻离群,尼采“放弃个性”加入了一个学生团体,在校期间,为了使人们脱离粗俗低级,尼采呼吁减少抽烟喝酒会,但他的倡议没有被采纳,还被孤立和讽刺,骄傲的他逃离波恩,选择去莱比锡完成自己的学业。

(7)、而在尼采疯掉之前最后的著作权力意志里:尼采又把人生的意义解释为对权力的追求。追求强大,追求优势,成为超人和太阳。这大概是他最后疯掉的根本原因。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尼采在释放人性以后,不过是爬了两层马斯洛的人性金子塔,没爬到最后就疯在了路上。

(8)、苏格拉底确实主张了一个新神,他是道德善、智慧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个宇宙理性神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

(9)、对个人成就的神经症需求:优于他人的需要;以成为最佳(最佳情人、最佳运动员、最优秀作家、最佳职员)为标准来评价自己,

(10)、和叔本华类似。尼采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发表后,一直无人问津。别说卖了,送人也只送出去七本。尼采和叔本华一样,认为世界是悲观的,但他的解决办法不是叔本华的禁欲和逃避,而是提倡应该承认痛苦,迎战痛苦。尼采推崇的是一种精英道德。

(11)、比如对于禁欲主义,对于奴隶制和贵族政治的信念。抛开这些具体的看法,可以看到的是气质,就是贯穿在他所有的写作中的同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这标准不是逻辑上的,而是美学上的,其实是一种趣味:那就是,尼采其实是一个唯境界论者,既不是唯心主义这也不是唯物主义者。境界是客观的,并非人可以凭心力心愿改造,境界也非同于物。只要是冲突争斗之境,都会呈现出兴衰成败,有大变大动之美,这美是残酷的,个人在其中的遭遇是悲剧性的,但是因此焕发出崇高的生命力。只要是这种力与力相冲激之乱局,尼采便以为是生命的真相。这种真相对他来说成为替代科学所提供的真实世界的幻象。因此这样的思维又一次简单地回到形而上学——即假定一种状况为第一推动力,或原初真实,或万有之源。只是“意志”在这里代替了上帝。

(12)、对爱与被认可的神经症性需求不加区分地取悦他人、讨好他人和希望被他人认可的需要;不由自主地迎合别人的想法;注意力中心在别人,而不在自我,把别人的愿望和意见视为唯一重要的事情;害怕张扬自我;害怕别人的敌意或自我内部的敌意感。

(13)、尼采是有史以来被人们谈论最多的哲学家之也是最不被人们所理解的哲学家之一。流言蜚语在他的身后绵延不绝,涉及他的性生活,他的政治立场,他的精神健康。他的学说也往往受到误读和曲解,其中最不幸的便是德国纳粹分子将他的学说曲解为法西斯理论的支柱。

(14)、诚然,人是条污秽的川流。要容纳一条污秽的川流而不被污染,除非你是大海。听哪!我教你们以超人,他就是这大海,在他里面你的大轻蔑将被融入。

(15)、在拜洛特,瓦格纳给他机会朗读他自己写的《告德意志人民书》,被认为太严肃不够礼貌,只有瓦格纳一人支持。看到瓦格纳筹款失败,尼采感到绝望,为了瓦格纳的事业尼采自己四处请求帮助也都遭到拒绝,令他备受焦虑和怀疑的折磨。

(16)、然后写了几句诗寄给那个女子:“如果你看到我疯了,我将痛恨你的心酸的泪水;如果你看到我开心了,我将痛恨你对我的轻蔑。”尼采后来真的疯了,他在大街上抱住一匹马,哭叫:“我的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17)、2003年的印度之行,我带着电脑中的大藏经文件,顺着佛陀一生的行迹,一边旅行一边阅读。满目疮痍的印度大地不断提醒你宗教为祸国家人民之酷烈。追溯原始佛教的思想,结论是:佛陀在当时实在是一个查拉图斯特拉!尼采处于对佛教的误解,从来讨厌佛陀,他一定不喜欢我这种说法。佛陀在婆罗门教统治下举起的其实是反宗教的哲学化大旗。可气可惜的是在后来的演变中,为了和下流愚民的宗教竞争拉赞助,佛教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宗教化。等到沦为密教,佛陀的改革就彻底失败了。伟大的佛陀似乎对此有所预见,所以预先留下了教外别传的禅宗来毁佛骂祖,颠覆教条,以恢复原始佛教的哲学精神。这样说来,巴利文原始佛教中那个并非神通广大的,会受伤,会肚子痛的佛陀,实在就是一个好老师而不是神,实在很接近我们的孔圣人,“如是我闻”实在就是“子曰”。

(18)、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被爱,并且感激被爱,需要自我控制,谦虚礼貌,体贴他人。这些看似是“正常的”或具有美德的。鉴于以上的事实,有个问题必定会一再被人们提出:

(19)、有人说,尼采疯了是因为他的思想理论体系有问题。

(20)、对,我是应该接受和面对不优秀的自己,即便是这样我也应该抱有对未来的憧憬吧。

4、尼采最后怎么了

(1)、但这依然是被“要求”所控制,依然是在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正常人”。

(2)、1884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四部分同时出版——出版商不接受第四部分,尼采自费刊印了四十册手稿,然而,他的朋友并没这么多,他只找到他认为不配拥有这部书的六个人——他的妹妹伊丽莎白,一直都让他感到心痛;欧维贝克——严格而聪明、可是也谨慎保守;布克哈特——经常给尼采回信然而措辞过于礼貌;彼得加斯特——忠实而又顺从的弟子;莱兹克——此时陪着尼采的好伙伴;罗德——厌倦尼采强加给他的礼物。

(3)、本书的翻译工作原是为完成《尼采著作全集》第6卷的整体汉译本而做的,断断续续地弄了有两年光景,只完成三分之一。到2011年的春节,为准备新学期的尼采专题讨论班,我重新拾起这项译事。其时我刚刚做完了尼采第一本书《悲剧的诞生》(初版于1872年)的翻译(中译本已于2011年在商务印馆出版),接着就来做他最后一本书《瞧,这个人》,竟生出一些莫名的感慨。其一是有了一种完成和圆满的感觉,从《悲剧的诞生》到《瞧,这个人》,我仿佛已经把尼采的东西从头至尾弄完了,其实还差得远呢——我主编的《尼采著作全集》中文版至今仅出了三种(第13卷,商务印书馆2010年),要全部做完,恐怕还得有六年时间。其二是对于人类思想/精神史的感慨:有谁说过?——思想史是一座尸骨遍地的坟场。像尼采这样的思想史上的特立独行者,意在成为一般哲学史的“终结者”,而代价却是自己个体精神的毁灭!——谁又能为尼采收尸?

(4)、尼采一生的行为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在上帝死了之后,没有可以作为目标的神性,尼采的人生意义就回到了生命本来的欲望。尼采曾经把艺术和美指为人生的意义之一。在弗洛依德之前,尼采就说艺术的创造消耗的是跟性行为同样的能量,美学是一种生理学,所有的美都可以激起生殖欲望,艺术家是性欲旺盛的一群人。这大概是某些“艺术家”喜欢尼采的真实理由。

(5)、从中我们会发现,其实患者原本有过着平静的生活,但这一切却被“上进心”所打破——他逼迫自己更好、更优秀、更成功。

(6)、这种差别几乎像+7和-7之间的差别一样大:

(7)、尼采1844年出生在德国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幼时丧父,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在他很小的时候死了。按照精神分析的说法,年幼失去父亲和至亲会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总体趋于忧郁。父亲的去世,反倒加强了尼采对牧师的向往,他立志做一个牧师,从小就给小伙伴们讲解圣经。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很多尼采的传记讲,尼采因为和祖母,母亲,两个姑姑,几个姐妹共同生活,得到了非凡的宠溺,变成极其任性。我不同意这种庸俗的说法。对于立志把自己奉献给上帝的人,生活方式对他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拜家庭条件所赐,尼采读书时接受了严格的古典(精英)教育训练,熟谙音乐和文学。

(8)、人们必须在心中怀着混乱,为了能够创造一个舞动的新星。

(9)、理想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会再制造出一个理想的地狱。

(10)、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11)、是他真的疯了:1889年,尼采的灾难降临了。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据说由于无法忍受长时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数日后,他的朋友奥维贝克赶来都灵,把他带回柏林。尼采进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1890年5月,母亲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

(12)、在今天这个哲学政治和宗教伦理渐趋消隐的时代里,我们恐怕需要借着尼采这本书来追问:哲学是一种自恋、一种意淫吗?

(13)、我时常能感到打通很多关节的通畅,也有打通任督二脉之前的那种焦灼和堵塞,去年整理《总体艺术概论》是一个小小的缓解。但是那还只是小事,巨大的场景在我的眼前有时现形,很多部位还在漂浮,有些部位开始缓缓地沉淀。可是每当我就要着手为之工作的时候,总会有最无聊无耻的事情冒出来分心。我知道在工作中有些打岔是有益的机缘,可有些却绝对不是。这种无益的打岔让我不但气恼,而且产生某种暴戾的情绪。

(14)、其实,这就好像是对待“安全”一样,我们只能希望自己“平平安安”,但却不能要求“万事如意”。

(15)、就像大家都使用的同一个词语,具有相通的感情色彩、理解意义和加工过程,但是,前缀符号却改变了它们的性质和价值。

(16)、尼采的病史,特别是发疯前的表现十分合乎梅毒的临床特征,要不然,我们也真难以理解尼采在1888年的天才狂热——尼采在一年内竟然完成了六本著作!尼采友人彼得·加斯特断言:“很有可能他只能在疯狂的状况下才能写出他的‘狄奥尼索斯’哲学”。(德博拉·海登:《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李振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62页)

(17)、而尼采的自诩太阳,超人强力意志,”重新评定一切”等学说在哲学界存在比较大的争议,部分学者哲学家认为他的学说是在利用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搞虚无主义,完全颠覆了西方思想,是将西方经过上千年建立起来的价值观进行推倒重新树立,是开历史的倒车的行为,同时部分学者认为其思想理论是以后一大批极端分子出现的罪魁祸首,是个思想上的疯子。

(18)、尽管他觉得妹妹粗鲁,也反对妹妹在婚姻上的选择——和一个德国民族主义者和反犹太主义者相爱、结婚,过程中也有争吵和矛盾,但陪着尼采走过最后时光的,也是他的妹妹。

(19)、讽刺的是,在尼采疯了以后,财富和荣誉接踵而至。他出名了,人们像对待圣人一样崇拜他,王公贵族争相拜见,就好像只要看一眼这位已经失去了神志的可怜人,就可以沾上一点哲人的仙气。

(20)、那时候的中国艺术界文化界还没有智力的、情感的、文化雄心上的、制度的、财富上的,没有这些种种的准备来迎接自己民族的天才人物的出现。他们会用各种困顿、各种规则和潜规则、各种本来不必亲为的琐事,各种琐屑的欲望,来消磨一个有前景的青年的可能。经过这十年的消磨,我看到身边多少人堕落了下去,我也看到自己被迫浪费了多少时间。现在看自己,有时候视野已经小了,现在有时候感觉似乎缓慢了。更多的时候精力被具体的事务牵扯了。以前每几年一次光顾我的思想的裂变与巨变,似乎已经有一阵子没有出现了。

5、尼采为什么这么厉害

(1)、《人性的,太任性的》,是尼采对自己之前思想的一次推倒,销量少,未成功,并且被瓦格纳谴责,双方决裂。尼采痛苦凄惨,他那激动不安的境况令人感到惊恐、回避,尼采召不到新的信徒。

(2)、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尼采的哲学被第三帝国利用,成为法西斯的外衣。强权主义、个性强权论被打造成世界大战德国政策的指导原则,尼采的哲学被国内外许多学者视为“战争哲学”,尼采也就成了“战争鼓动者”。而到了新时期,尼采哲学的误读又负向演化成了个人主义,与其说这是尼采的争议,更恰当的应该是对尼采哲学的争议。

(3)、《悲剧的诞生》找不到出版商,直到联系瓦格纳的出版商才得到满意答复。

(4)、尼采不会独享欢乐,渴望倾诉和友情,当朋友的选择和他的思想背道而驰,当朋友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学说,尼采的孤独是巨大的。

(5)、首先:正常的上进心是一种“希望”,而病态的的上进心是一种“逼迫”。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但不是要求,更不是强求。

(6)、越是关注写字,他越紧张自己写不好,结果就真的写不好了;另一位患者,从小人际关系还不错,后来学习汽修的时候被师傅骂,说他笨,结果他就想让自己成为有能力、成功的人。

(7)、尼采20岁时进入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语言。一学期后,因为不喜欢神学的拘束,他开始专攻古典语言。接触到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后,尼采在24岁时就成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教授。此后10年,在巴塞尔大学边教学,边思考,边著述。瑞士当地的上层社会整个对尼采敞开。愈加帮助他面向精英气质的孕育。大学教授教学的生活非常舒适和安逸。但如果一生到此为止,活在这种安逸中,尼采就不是尼采了。

(8)、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自己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他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是要用这只牛虻来刺激这个国家,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十分恼怒,要踩死这只牛虻,但神给自己的使命不可违,故冒死不辞。

(9)、忧郁、孤僻、狂妄的性格又使他离群索居,与世人格格不入。尼采的一生,漂泊无依,孤独,疾病折磨,呕心沥血著述,又不被世人理解,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发疯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10)、其实,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无法实现自己“上进心”所要求的,所以才求助于治疗师。

(11)、没到三个月他就不干了,因为整日表演,都要累过他本职的工作——开始仅仅是和领导在一起紧张,担心自己不能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后来慢慢泛化到所有的人。

(12)、按照中国的传统哲学,物极必反,追求极致,自然会死得很惨。中国古代哲学有天人之际,虽然没有神,但是也有天人之分。人不能成为天,天命所归,称为天子,统治万民。如果要造反,就要替天行道。而传到中国来的佛教属于大乘派别,大乘里,人是可以修成佛的,虽然路径很长,终究没有人佛根本之分。原始的佛教在印度主要是小乘,小乘只能修罗汉。半懂不懂的人以为小乘低级,其实并不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小乘的真佛只有一个,跟基督教一样,人不能成佛,只能接近佛。明眼人应当看出,这也是给下层社会的信仰。

(13)、作为个人主义的先驱和一个天才人物,尼采才华横溢。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凡读过尼采书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字的力量。书里能够被摘出独立成为金句的数不胜数。这样的人物为什么会疯?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因为尼采一生孤独。然而孤独的人多了去了,中国自古就有传说中的隐士,没见有疯的。尼采会疯,这里的解释是他终于控制不住内心的冲突。

(14)、对权利的神经症性需求为了支配别人而去支配别人的需要;

(15)、霍妮提醒我们:“这些追求对患者越是不可或缺,它们的实际价值越是可疑,他就必定越发强烈,越发坚定地去捍卫它们,并证明它们是合理的。

(16)、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文化史上意义深远的事件,仿佛一则寓言,一个谜。他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苏格拉底好像在为自己申辩,可是他又有意在死亡之中觅求真理,他的死仿佛是道德与法律的合谋。

(17)、其时,尼采希望创作一部奇异又绝望的作品《瞧,这个人》,章节标题拟定为: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我为什么如此智慧、我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佳作、我为什么是灾祸的集中地、光荣与永恒……

(18)、尼采大概是德国人的话题人物里面几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字之一了。很早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尼采是给希特勒提供哲学基础的。因为他说上帝死了,世界需要超人。大致在那个时候,形成了对尼采的负面影响,想象中这大概是一个满脸狞狰,挥动大棒,声嘶力竭的对围观群众喊叫的人吧。很久以后才知道,事实完全相反。

(19)、            2012年12月25日再记于沪上

(20)、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优秀的人,他不愿让别人发现真实的他。第四:盲目性:他就好像一个饥不择食的人,不加选择地执着于可以给他安全的东西,不管这一切是否现实,或自己有多么盲目。

(1)、无论如何,我们至少可以断言一点:《瞧,这个人》是尼采濒临崩溃、走向精神错乱之际的作品。

(2)、人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还不如死掉……一位患者也是直接地表达了对我的控诉(治疗上的阻抗):

(3)、面对婆娑世界,尼采开出的是一剂猛药,只是猛药不是谁都能承受得起。好比狂禅,误解了便是莫名的全能自恋。研究观察一个人的思想,名言是引子,要读的是原著。

(4)、我想我听的最多的是接受自己,但是最跨越不过去的也是这个。

(5)、他深爱父亲,从小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在1881年曾说“不管我怎么谈论基督教的事情,我也不能去否定它带给我的精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经验,我希望自己永远也不会对它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但他在此前、在之后都是一个传统基督教的批判者。

(6)、别让他的魔鬼跑到邻人那里!——我们不妨同意,在我们的时代里,善意和善行是善人的标记。只是请允许我们补充一句:“前提是他首先对自己要有善意和善行!”因为舍此——倘若他逃避自己,憎恨自己,伤害自己——他就绝不是善人。那样他就只好去别人那里拯救自己,把自己从自己手中救出了:但愿这些别人小心,谨防因此受害,不管他们觉得他看上去多么好心!——然而,正是逃避和憎恨自我,在他人中并且为他人生活,这一点至今被人们不假思索又振振有词地称作“无私”,从而又称作“善”!

(7)、一些人发现自己的要求是病态的,立马就不对自己有任何要求,抑或是放下一切,不再有任何愿望,成了一个“淡如水”的人。

(8)、第与遗传有关。尼采出生于一个传统的牧师家庭。他的父亲卡尔路德维希·尼采是普鲁士萨克森州的牧师,尼采是这个牧师家庭的头胎子,他出生五年后,父亲就因为脑病去世,不到一年的时间,尼采的弟弟也因为相同的神经危机去世了,只留下尼采与妹妹相依为命。另有史料说尼采的疯病是三代遗传。

(9)、中国文人理想恐怕一直都是境界论者,中国文人恐怕一直都是既不唯心也不唯物而是唯境界的。这一点是相似的,不同在于,境界对于中国文人的作用似乎不是酒神狂欢式的幻觉,那种幻觉虽然片刻强大,却是一种毒品一般的东西,恐怕经不起日常生活的点点消磨。酒神的狂欢和佛陀觉悟时的法喜充满不能比,和逍遥游更不能相提并论。我们的境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地修持,在日常的待人接物的细处下功夫,同样落实到互动的施受双方的心理感受。也许我们太实在,也许我们需要癫狂。或许我们只是需要假装癫狂。那不妨是一种方案。

(10)、从柏拉图学园到尼采的修道院计划,从瓦格纳的拜洛伊特剧院计划到泰戈尔的和平大学,再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再到达汀顿和黑山学院的前卫。从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到西泠印社,到张颂仁的雅集计划和张广天的流动戏剧训练。总体艺术最需要展开的工作是不是一个步行学院?一个集行走和阅读、写作、创作于一体的建制。一种把遭遇当作教师,把同行者当作教师的生活?好像佛陀和孔子就是这样行走的。

(11)、尼采似乎年轻的时候感染过梅毒,后来身体越来越差,在45岁的时候,尼采疯了。母亲和妹妹一直在照顾他,但是尼采很少恢复理智。

(12)、但他通常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些神经症倾向驱动着他的整个生活。

(13)、方舟子看不过眼了,贴了几张图,我借用一下,版权所有归方舟子。

(14)、1887年,尼采写了总题目为《道德谱系》的三篇短文,他给加斯特写信宣告作品的诞生“篇幅虽然不大,但是我却能够说它更好地诠释了我之前所写的那本书(《善》)。所有人都说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我,这本书才卖出了一百本……我在三年的时间里,为了支付出版我那本书所需的费用,已经花掉了大约五百泰勒……我并没有拿到一点稿酬,现在我都四十三岁了,写过十五本书。另外通过我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一个不愿说出口的事实,就是即便我愿意放弃自己的著作权,也没有任何一个德国出版商愿意理睬我……”

(15)、作者首先破解了缠绕在尼采生活与思想上的30个流言,诸如说“尼采是个疯子”“尼采仇恨女人”“尼采是纳粹分子”“尼采仇恨基督教”等等,接着带领读者直面尼采的著作,解析隐藏在他汪洋恣肆、激情洋溢的文字下的思想,又具体从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对道德的批判、对历史上或与他同时代著名人物的攻击等几个方面分析引起误读与曲解的原因。

(16)、尼采的一生只短暂当过教授,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旅行或者陪伴朋友中度过的。早年他的一位好朋友就是音乐节瓦格纳。

(17)、因为认为完美无缺而觉得高人一等;害怕在自我内部发现缺点或害怕犯错误;害怕批评与指责;对完美道德的无限崇尚,并因此束缚自己。

(18)、无论如何,这些著名作家和学者们至少都承认了一点:《瞧,这个人》是一部清醒之作,而非错乱之书。

(19)、各种破坏性倾向(挫败他人的倾向)混为一体;严酷而无情、不计后果地驱动自我以求得更大的成就,尽管一直伴有一种广泛性的焦虑;害怕失败(耻辱)。

(20)、中国作家鲁迅:“若夫尼_,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矣”。

(1)、一位患者写道:“心理疾病真是个复杂的东西,我在反思中更新着对自己内心的认识。

(2)、比如,一位男性患者,在人际交往中话不多,结果他要求自己成为一个能说会道,被所有人欢迎的社交能手。

(3)、当我劝告他放弃如此的“上进心”的时候,他开始对我,对治疗失望了起来。


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樱花句子网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即可。

本文标题:精选尼采为什么出名123句文案

本文地址:/juzi/3906.html

相关文章

  • 精选搞笑名句摘抄82句文案

    精选搞笑名句摘抄82句文案

    搞笑名言名句大全经典短句(2) 1、搞笑的名言名句大全 (1)、妈妈问我有男朋友了么,我说没有,妈妈说:这个可以有,我说:这个真没有…… (2)、(麦兜的爱情观)爱情就像便便;来了挡也挡不住。...

    2023-10-17

  • 精选伤感情诗绝句大全106句文案

    精选伤感情诗绝句大全106句文案

    伤感情诗绝句 1、伤感情诗词 (1)、风铃铃头夹杂着白色线条的紫蝴蝶非常醒目,线条相互交错着,把整块的紫色分成一块块菱形。蝴蝶的头顶各有一个空心的小圆片,边缘镶着一圈金黄色的边,在...

    2023-10-17

  • 精选班级励志标语墙贴112句文案

    精选班级励志标语墙贴112句文案

    班级励志标语大全 1、班级励志标语大全图片 (1)、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有千难万难 (2)、 放马金鞍,惟我四班,超越梦想,激情无限。 (3)、对联:多学多思又多问,守时守纪...

    2023-10-17

  • 108个冷的昵称女生精选(冷的名字网名大全女孩

    108个冷的昵称女生精选(冷的名字网名大全女孩

    一、冷的名字网名大全女孩 1、你已被我out 2、残缺de快乐 3、10凉心凉情凉爱情i 4、霸气不外泄五字网名女生高冷霸气。 5、(106)、就是理想他哥 6、66)、与。世无争 7、这一次也该换我先转身离开...

    2023-10-26

  • 精选qq个性签名逗比搞笑版140句文案

    精选qq个性签名逗比搞笑版140句文案

    qq搞笑个性签名简短 1、qq搞笑个性签名简短霸气 (1)、女人不花心,又怎么对得起貌美如花。瞧你这长相,不用化妆就能去演恐怖片了。 (2)、真的很想告诉那些中双色球一等奖的人,你那几百万奖...

    2023-10-17